一、政策背景:全链条监管的压力与挑战
2025年7月30日,国家消防救援局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,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产品开展为期半年的质量安全整治行动。此次整治明确要求覆盖生产、流通、使用和认证检验等全链条环节,重点涉及手提式灭火器、消防自救呼吸器、洒水喷头、防火门等二十余类产品。
方案从压实质量责任、规范认证检测、打击违法行为到创新监管方式,共部署了六大方向、十六项任务。这既是对消防产品安全风险的回应,也是推动行业治理方式升级的信号。
对企业而言,这意味着产品不仅要在出厂时合格,更要在流通过程和使用阶段接受持续检查和可追溯验证。对监管部门来说,也需要有新的手段支撑“全过程、可查、可追责”的监管逻辑。
二、现实痛点:信息割裂与检查留痕不足
在实际管理中,行业长期存在以下问题:
1. 产品溯源难
虽然每批产品都有编号和合格证,但在流通和使用环节,信息往往分散在纸质台账或Excel表格里,难以快速对接。一旦抽查或事故追溯,信息链条容易断裂。
2. 检查流于形式
消防设备的日常巡检频率高,但记录方式大多是纸质表单或零散照片,存在造假或遗漏的风险。监管部门难以及时验证其真实性。
3. 数据反馈滞后
政策要求抽查结果应能快速上传并被实时掌握,而传统记录方式难以实现即时同步,导致整改、复查环节脱节。这些问题正是新规强调“创新监管方式”的背景所在。
三、工具需求:一个贴在实物上的信息入口
面对政策高压,企业和监管方需要的不仅是制度,还需要能够真正落地的操作工具。其核心特征应当包括:
贴附在产品上的物理标签,与设备一一对应;
扫码即查,能直接展示产品来源、检测报告、使用年限、巡检记录等信息;
支持数据留痕,检查过程有照片、有定位、有时间戳,避免造假;
后台集中管理,便于导出报表、汇总分析、发现隐患。
二维码天然契合这些需求。它能将实体产品与数字信息打通,为生产、使用和监督环节提供一个共同的入口。
四、行业实践:二维码在消防检查中的落地
在一些单位的实践中,这种思路已经被应用到消防管理里。以灭火器管理为例,我们发现一些单位采用了草料二维码来实现巡检:
在实际应用中,这一思路已逐步引入消防管理。以灭火器为例,不少单位开始借助草料二维码来完成巡检。
专属二维码对应设备
每一台灭火器贴上唯一的二维码,扫码即可查看产品基本信息、生产批次和历史检查记录。
现场扫码完成巡检
检查人员用微信扫码进入表单,勾选设备状态、上传照片。系统自动记录操作人、时间和定位,确保检查行为真实有效。
防止造假
为避免截图上传,可在图片上生成时间、地点水印。这样,检查记录不仅有文字,还有影像证据。
巡检计划与提醒
可以提前设定检查周期(如每月一次),系统会在临近截止时自动提醒,避免因疏忽造成漏检。
集中数据管理
后台汇总所有设备的巡检数据,生成可视化看板。管理者一眼就能看到哪些设备未检、哪些设备存在异常,还可以导出 Excel 报表,或者与其他管理系统对接。这种方式并不是额外增加负担,而是替代了纸质台账,让数据收集与日常操作自然融合。
结语
消防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。此次专项行动提出的“全链条监管”目标,需要的不只是制度约束,更是操作层面的可执行工具。
二维码,尤其是在实践中已被验证的轻量化工具,为这一目标提供了现实路径。草料二维码作为其中的代表,被一些单位用于设备标识和巡检留痕,让生产批次、认证检测、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查能够集中在一个扫码入口里。它的存在感不强,却让数据真实、检查可查、整改可追溯。
这种低调而务实的方式,正是政策落地所需要的技术支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