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5G 基站部署规划

(一)站点选址原则

  • 覆盖需求:优先选择高地、楼顶等视野开阔区域,确保信号覆盖范围最大化。对于城市密集区,需根据人口密度和业务需求,合理规划站间距,一般宏基站间距控制在 300-500 米,微基站可缩小至 50-100 米。
  • 干扰规避:远离高压线路、变电站等强电磁干扰源,避免与其他通信系统(如 4G 基站、广播电视塔)的频段冲突。同时,需考虑周边建筑物对信号的遮挡,尽量选择无高大障碍物遮挡的位置。
  • 基础设施条件:站点需具备稳定的电源供应和良好的接地条件,机房或安装场地需满足设备散热、防水、防盗等要求。此外,还需考虑传输链路的可行性,确保与核心网的光纤连接便捷。

(二)覆盖范围设计

  • 宏基站:适用于广域覆盖,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(Massive MIMO)技术,单基站覆盖半径可达 500-1000 米。通过波束赋形技术,可将信号聚焦到特定区域,提升覆盖质量。
  • 微基站与皮基站:用于补充覆盖,微基站覆盖半径约 100-300 米,适用于街道、小区等场景;皮基站覆盖半径 50-100 米,多用于室内场馆、商场等封闭环境。
  • 室内分布系统:在大型建筑内部,通过分布式天线部署,将宏基站或微基站的信号引入室内,解决墙体遮挡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。

二、5G 基站设备安装与调试

(一)硬件安装规范

  • 天线安装:宏基站天线需固定在铁塔或楼顶支架上,保持垂直或预设倾角(一般下倾角 3-15 度),确保信号覆盖方向符合设计要求。天线间距需满足隔离度要求,避免不同频段间的干扰。
  • RRU 与 BBU 部署:射频拉远单元(RRU)可靠近天线安装,减少馈线损耗;基带处理单元(BBU)集中部署在机房内,通过光纤与 RRU 连接。设备安装需做好防雷接地,接地电阻应小于 10 欧姆。
  • 电源与传输连接:采用直流供电或交流转直流供电模式,确保电源电压稳定。传输链路采用光纤连接,需进行光功率测试,确保接收光功率在设备允许范围内。

(二)设备调试流程

  1. 上电检测:接通电源后,检查设备指示灯状态,确认 BBU、RRU 等模块正常启动。通过网管系统登录设备,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。
  2. 参数配置:配置基站的小区参数(如频段、PCI、带宽)、邻区关系、功率参数等。其中,PCI(物理小区标识)需避免与周边基站冲突,防止同频干扰。
  3. 业务测试:通过测试终端接入 5G 网络,进行速率测试、时延测试和切换测试。验证基站是否能正常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,切换成功率需达到 99% 以上。

三、5G 信号覆盖优化技术

(一)覆盖弱区优化

  • 功率调整:在覆盖边缘区域,可适当提高基站发射功率(需符合国家电磁辐射标准),增强信号强度。通过网管系统调整 RRU 的发射功率,步长为 1dB,最大调整范围不超过 3dB。
  • 天线调整:优化天线倾角和方位角,将信号聚焦到弱覆盖区域。对于高层建筑遮挡导致的阴影区,可增加微基站或调整宏基站天线方向,绕开遮挡物。
  • 补点覆盖:在连续弱覆盖区域,新增微基站或皮基站,形成连续覆盖。室内弱覆盖区域可部署分布式天线或小型室内基站。

(二)切换与漫游优化

  • 邻区优化:合理配置邻区列表,确保相邻基站间的切换顺畅。删除冗余邻区,避免切换判断混乱;添加漏配邻区,防止切换失败导致的掉话。
  • 切换参数调整:优化切换门限和切换时延参数。当终端接收到的邻区信号强度高于服务小区一定阈值(如 3dB)时,触发切换,减少切换延迟。
  • 异系统切换:实现 5G 与 4G 网络的平滑切换,在 5G 信号弱的区域自动切换至 4G 网络,保障业务连续性。

四、5G 信号干扰处理技术

(一)干扰类型与识别

  • 同频干扰:同一频段内不同基站间的干扰,表现为信号强度正常但速率下降。通过频谱分析仪检测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强度,定位干扰源。
  • 异频干扰:其他频段信号对 5G 频段的干扰,如雷达、卫星通信等。可通过干扰溯源设备,确定干扰源的位置和类型。
  • 内部干扰:设备故障或参数配置不当导致的干扰,如 RRU 故障、PCI 冲突等。通过设备告警信息和性能指标(如干扰电平)进行判断。

(二)干扰抑制措施

  • PCI 规划优化:采用 PCI 分组规划方法,避免相邻基站使用相同或模 3 相同的 PCI,减少同频干扰。
  • 功率控制:降低干扰源基站的发射功率,或调整受干扰基站的天线方向,避开干扰信号。
  • 干扰协调技术:采用小区间干扰协调(ICIC)、波束赋形零陷技术,在干扰方向形成信号零点,抑制干扰信号。
  • 滤波与屏蔽:对外部干扰源,可安装滤波器或屏蔽装置,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。

五、网络性能监测与持续优化

(一)性能指标监测

  • 关键指标:监测覆盖指标(RSRP、SINR)、速率指标(上下行速率)、时延指标(空口时延)、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等。RSRP 需大于 - 105dBm,SINR 需大于 0dB,才能保证良好的通信质量。
  • 监测工具:通过网管系统实时采集基站性能数据,利用路测设备(如测试手机、扫频仪)进行实地信号测试,生成覆盖热力图和性能报表。

(二)持续优化策略

  • 定期巡检:每月对基站设备进行巡检,检查天线状态、馈线连接和机房环境,及时发现硬件故障。
  • 数据分析:每周分析网络性能数据,识别覆盖弱点、干扰区域和性能瓶颈,制定优化方案。
  • 动态调整:根据业务量变化(如早晚高峰、大型活动),动态调整基站功率、波束方向和资源分配,提升网络容量和服务质量。

通过科学的部署规划、精细的设备调试和持续的信号优化,可构建覆盖广、速率高、时延低、干扰小的 5G 网络,满足各类业务场景的通信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