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这里是架构资源栈!点击上方关注,添加“星标”,一起学习大厂前沿架构!
关注、发送C1
即可获取JetBrains全家桶激活工具和码!
近年来,随着大语言模型(LLM)在编程领域的广泛应用,一种新兴的开发方式悄然流行:人类提出需求,AI写代码,程序员仅需“监督”甚至“甩锅”。这种方式被开发者戏称为“vibe coding”(摆烂式编码)。
一开始看起来就像魔法:你说一句,AI做十句,效率暴涨,BUG都懒得亲自修了。但这真的是通往技术圣殿的高速路吗?本文以某位开发者的亲身体验,深度剖析了“vibe coding”的本质陷阱与职业价值悖论。
一开始:AI写代码真的太香了!
作者启动了一个不算复杂但也不算简单的项目:一个带仪表盘和实时更新的Telegram机器人,前端用React,后端REST API,数据库Postgres。
他全程使用Claude等AI工具完成开发,甚至配置了多个agent在不同分支上并行作战,一天三五个新功能轻松落地,文档也由AI同步生成。
“这简直是疯了,我啥都不用写,功能蹭蹭上!”
AI变成了全天候不请假的“初级开发团队”,速度飞快,生产力爆炸。
然而,好景不长……
随着项目复杂度提升,AI开始频繁重复错误、陷入死循环。上下文切换的负担变得沉重,AI再也无法“一口气”生成完整方案。开发者不得不手动介入,精细控制每个步骤。
“我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疲惫,花了大量时间写提示词、查bug、测试,远远超过自己动手写这点代码的投入。”
更糟糕的是,上线后用户瞬间“把系统玩炸了”:数据错乱、用户错配、信息不同步……开发者焦头烂额,只能祈祷AI“别再犯错”。但AI就像个出问题的Roomba,跑偏后你只能手动清扫战场。
摆烂式开发,其实和“外包地狱”没什么两样
开发者发现,自己逐渐变成了AI的项目经理:大量PR堆积、代码质量低劣、理解困难、协作混乱。这种状态让他回想起曾经与某外包团队合作的痛苦经历——没人关心代码是否优雅,只要能跑就行。
“我成了AI项目经理,还得审查我根本看不懂的代码。”
提示词不等于技术深度
有人说:“学会写Prompt才是核心竞争力。”这话乍一听有理,但仔细一想就很滑稽。Prompt调教方式不过就是“描述目标+不断追问是否理解”,这不需要什么编程功底。
相比之下,学一门Rust语言需要时间沉淀和抽象思维能力。而真正的程序员,是能根据场景设计出未来可拓展、易于调试和维护的系统架构。
“Prompt只是接口换了而已,底层逻辑你还是得懂。”
AI并没有让程序员“10倍效率”
AI在样板代码、简单CRUD确实省时,但在真实的生产系统中,代码的编写往往只占一小部分。更多时间花在理解需求、设计架构、协调团队、修复BUG等“非代码工作”上。
“真正拉垮项目的,从来不是敲字速度,而是架构混乱、需求模糊、沟通失效。”
而AI生成的代码不可控、需大量测试保障,反而加重测试与管理负担,所谓“10x效率”往往只是幻觉。
你以为在提效,其实是在自废武功
长期依赖AI开发,会让程序员对代码的掌控力下降。逐渐不再愿意手动修代码、丧失上下文记忆力,甚至连按钮在哪个文件都记不清。
“到最后,我只知道在哪报错,却不知道为何出错。”
人脑的系统建模能力一旦退化,就很难再精确驾驭复杂代码结构。
所以,不该用AI写代码了吗?
当然不是。
作者本人就坦言,AI帮他润色文章,提升表达;AI也能胜任一些“低风险、明确目标”的辅助任务,比如写测试、补文档、生成模板等。
但那种“完全放养、让AI接管开发流程”的全自动幻想,不仅不靠谱,甚至危险。
“我用AI不是问题,问题是当你不懂装懂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AI上,那不是高效,而是懒惰的代名词。”
每个人都能当程序员?你太天真了
确实,AI降低了编程门槛,像Excel、no-code工具、LLM prompt都能产出产品。但“做出一个能运行的App”和“做出一个值得长期维护、稳定扩展的系统”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“不是我Gatekeeping,而是我见过太多AI代码留下的烂摊子。”
专业程序员之所以值钱,靠的不是写功能的速度,而是设计架构、保障安全、理解业务、长期运维的能力。
AI不会取代你,但懂AI的人会?
这句“口号式威胁”听起来很吓人,实则逻辑不通:
- 如果AI离全面取代人类还很远,你不必焦虑;
- 如果AI马上就能全自动开发,Prompt工程师也没有任何稀缺价值,程序员这行也就彻底没了意义。
换句话说,不存在一个“高薪的中间地带”,让你靠Prompt混个好前途。你要么成为深度技术专家,要么被工具淘汰。
LLM的未来:未必无限风光
作者还指出,LLM的发展受限于三大瓶颈:
- 数据瓶颈:高质量文本快被用光,合成数据效果差;
- 算力瓶颈:全球电力基础设施不足,供电与环保矛盾日增;
- 创新瓶颈:Transformer架构已用7年,缺乏颠覆性突破。
随着大模型每次更新的“惊艳程度”递减,我们很可能面临一个技术停滞期。
如果一切都错了,那我也没亏
“如果我判断错了,AI真的全面取代程序员了,那我这行也就没啥可留恋的了。”
作者最后的总结发人深省:与其押注于不断过时的Prompt技巧,不如脚踏实地打磨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。
写在最后:技术从不反人类,但人类可能反自己
AI不会毁灭程序员,真正让程序员消亡的,是对深度思考的逃避,是对责任与专业的卸载,是盲目追逐幻象式工具带来的短期快感。
想成为一个更高效的开发者,先别急着“把工作交给AI”,而是问问自己:
“我是否真正理解了自己在构建什么,为什么这么构建?”
别让AI替你写完代码的同时,也替你写下了技术生涯的休止符。
喜欢就奖励一个“👍”和“在看”呗~
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