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背景与政策导向

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,已成为信创(信息技术应用创新)推广的重点行业。2025年,金融信创进入全面深化阶段,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成为必然趋势。根据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》及工信部相关政策,银行需在2026年前完成核心系统信创改造,确保业务安全可控。

政策要求

  1. 全栈国产化:从芯片、操作系统到数据库、中间件等,需全面适配国产软硬件。
  2. 自主可控:通过技术替代和架构优化,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。
  3. 安全合规:满足等保2.0、分保要求,实现数据本地化部署与全链路加密。

二、选型原则与策略

银行新核心系统信创选型需遵循以下原则,确保技术先进性、兼容性与安全性:

1. 优先借鉴同业案例
  • 案例参考:吉林银行通过分布式+微服务架构,实现交易处理能力提升5倍;华夏银行基于ARM架构的全栈容器云平台,缩短业务部署周期70%。
  • 实践意义:通过同业经验减少试错成本,快速验证技术可行性。
2. 符合技术发展趋势
  • 云计算与分布式架构:采用云原生技术(如Kubernetes)和分布式数据库(如OceanBase),提升系统弹性与扩展性。
  • 智能化演进:集成AI算法(如风控模型)和隐私计算技术,实现业务创新。
3. 匹配内部科技规划
  • 分阶段实施:从办公系统到核心业务系统,逐步推进信创改造。
  • 统一技术路线:选择与银行现有IT架构兼容的技术栈,避免碎片化。
4. 全栈适配与开放性
  • 横向兼容:支持主流国产CPU(鲲鹏、飞腾)、操作系统(统信UOS、银河麒麟)及数据库(达梦、GaussDB)。
  • 纵向整合:确保底层硬件、中间件与应用层无缝衔接,形成端到端闭环。

三、技术架构设计

银行新核心系统需构建“全栈信创+云原生”技术架构,覆盖基础设施、平台能力与应用层:

1. 基础设施层
  • 芯片选型
    • 鲲鹏920:高性能ARM架构,适用于高并发交易场景。
    • 飞腾FT-2000:国产高性能服务器芯片,支持多线程并行计算。
  • 存储方案
    • 分布式存储:如华为OceanStor,支持弹性扩展与高可用性。
    • 全闪存阵列:满足低延迟核心交易需求。
2. 平台能力层
  • 云平台
    • 华为云Stack:支持一云多芯(x86+ARM),提供统一纳管能力。
    • OpenStack+Kubernetes:构建混合云架构,实现资源动态调度。
  • 中间件
    • 东方通TongWeb:通过信创认证,支持高并发事务处理。
    • 金蝶Apusic:国产消息中间件,保障业务通信安全。
3. 应用层
  • 核心业务系统
    • 分布式核心系统:采用微服务架构(如Spring Cloud),支持多活部署。
    • 智能风控平台:集成AI算法,实现实时反欺诈与信用评估。
  • 办公系统
    • 泛微e-cology:全栈信创适配,支持千人千面门户与智能通讯中枢。
    • 致远A8:通过等保三级认证,满足政务合规要求。

四、关键模块选型建议

1. 芯片与服务器
  • 推荐方案
    • 鲲鹏920+华为泰山服务器:适用于交易处理与大数据分析。
    • 飞腾FT-2000+浪潮NF5488M5:高密度计算场景(如支付清算)。
2. 操作系统
  • 推荐方案
    • 统信UOS:支持全栈国产化,适配40+国产软硬件。
    • 银河麒麟V10:军工级安全认证,适合高敏感业务。
3. 数据库
  • 推荐方案
    • 达梦DM8:国产OLTP数据库,通过T+0报表适配验证。
    • OceanBase:分布式架构,支持万亿级数据处理。
4. 中间件
  • 推荐方案
    • 东方通TongRDS:分布式缓存,支撑高并发场景。
    • 金蝶ApusicMQ:消息队列,保障业务通信可靠性。
5. 云平台
  • 推荐方案
    • 华为云Stack:支持全栈信创,提供自动驾驶网络服务。
    • 阿里云专有云:通过混合云模式,实现资源灵活调度。

五、实施步骤与风险控制

1. 实施步骤
  1. 需求分析:明确业务场景(如交易、支付、风控)对性能、安全的需求。
  2. 技术选型:基于全栈适配原则,筛选芯片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等组合。
  3. 环境搭建:构建测试环境,验证国产化组件兼容性与性能。
  4. 双轨并行:在现有系统与信创系统并行运行6个月,确保数据同步与业务连续性。
  5. 正式上线:分批次迁移业务,优先改造非核心系统(如OA、邮件),逐步过渡到核心交易系统。
2. 风险控制
  • 技术风险
    • 应对措施:建立联合实验室,与厂商(如华为、中科曙光)合作进行预研测试。
  • 业务连续性风险
    • 应对措施:采用“双轨并行+灰度发布”策略,逐步验证稳定性。
  • 供应商依赖风险
    • 应对措施:选择多品牌适配方案(如鲲鹏+飞腾+海光),避免单一供应商绑定。

六、典型案例分析

1. 吉林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改造
  • 成果
    • 交易并发量提升至1200笔/秒,响应时间<60ms。
    • 2026年完成全栈信创生产环境投产。
  • 关键举措
    • 采用分布式+微服务架构,实现交易核算分离与全局流水设定。
    • 通过“吉星工程”优化资源调度,缩短日终批处理时长。
2. 华夏银行全栈容器云平台
  • 成果
    • 业务部署周期缩短70%,云主机数量达12000+。
    • 支持ARM+x86双平面部署,保障业务安全。
  • 关键举措
    • 联合华为构建ARM架构云平台,实现开放银行底层IT基座。

七、未来展望与优化建议

1. 技术趋势
  • AI驱动算力升级:国产芯片(如昇腾)与云平台需持续迭代,满足AI训练与推理需求。
  • 智能化演进:核心系统需集成隐私计算、区块链等技术,实现业务创新。
2. 生态共建
  • 开源社区参与:加入OpenEuler、龙蜥等开源生态,推动国产化技术标准化。
  • 适配实验室建设:与厂商共建联合实验室,降低企业落地门槛。
3. 成本与效益优化
  • 分级服务礼包:参考神州信息方案,按需选择基础版(政策解读)、标准版(云平台建设)、高阶版(AI大模型)。
  • 长期收益:通过信创改造,预计降低运维成本30%,提升业务处理效率50%以上。

八、总结

银行新核心系统信创选型需以“安全可控+业务价值”为核心目标,结合技术趋势与同业实践,构建全栈适配、灵活扩展的架构。通过分阶段实施与风险管控,银行可在2026年前完成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,实现技术自主与业务创新的双重突破。未来,随着AI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,信创将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。